一审判决、二审发回、一审重审、二审改判、再审改判,这是杨朝辉、张正波等四名被告人经历的五次司法审判。其中,武汉市中级法院两次一审,均采纳检察机关指控意见,认定四人构成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而湖北省高级法院第二次二审改判四人构成非法经营罪。
法律适用不同,除了带来罪名上的变化,更有刑罚上的差异。该案适用非法经营罪的法定最高刑为十五年有期徒刑,而适用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法定最低刑为十五年有期徒刑。
湖北省高级法院二审改判后,湖北省检察院提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抗诉。最高检审查期间,湖北省高级法院依法启动审判监督程序,并于2024年12月18日作出再审判决,认定四人构成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因张正波系湖北省某高校化学专业副教授,利用自己掌握的化学知识研制具有成瘾性的新精神活性物质,被称为“绝命毒师”,备受舆论关注。
2014年11月25日,武汉海关对一票从武汉出口的快件进行X光机查验时,发现X光机呈像异常。经开拆彻查,该快件内有2包铝箔塑料袋,塑料袋内有透明塑料袋包装的晶体状物品。次日,海关又在一个国际快件包裹内查获类似物品。经鉴定,两个包裹内的物品均为国家管制的一类“3, 4-亚甲二氧基甲卡西酮”,重量总计3965.5克,平均含量为83%。经查,两份快件的发件人均为武汉凯门化学有限公司(下称“武汉凯门公司”)工作人员冯静。
2015年6月3日,武汉海关缉私局对该案立案侦查。同年6月16日,侦查人员先后将冯静、张正波抓获。次日,抓获鲍俊喜。同年7月6日,杨朝辉删除其与境外往来邮件并丢弃办公电脑、手机后向武汉海关投案。
随后,侦查人员从武汉凯门公司和相关实验室查获甲苯、、丙酮、高锰酸钾、盐酸、硫酸等易制毒化学品,高温釜、电热套、旋转蒸发器等制毒设备,以及大量粉末状、晶体状毒品疑似物。经鉴定,这些毒品疑似物均为国家管制的一类。
据张正波供述,在2000年左右,一位汤姓男子和张正波所在学校签了一个课题,委托合成“2,5-二甲氧基-4-丙巯基苯乙胺盐酸盐”“2,5-二氧甲基-4-溴苯乙胺盐酸盐”两个化合物,张正波参与了这个课题。课题完结后,汤姓男子拿到合成路线后自己到外面生产。后来张正波听说汤姓男子被举报“制毒”,公安机关查了之后也没处理他,因为当时没有列入管制目录。经了解,国外有不少人对这类化合物有需求,且存在利润空间,这促使张正波等人成立了武汉凯门公司。
在武汉市检察院的指控中,能清楚了解案件的整一个完整的过程:2005年5月,杨朝辉、张正波等人共谋以生产销售尚未被我国列入管制的新精神活性物质谋取利益,并成立武汉凯门公司,聘请、培训工人从事此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生产制造工作,生产产品全部销往境外。
公司成立之初,张正波提供了部分产品的合成方法及工艺,杨朝辉和张正波按照每个客户需要以及管制政策的变化,研发可以替代被管制品的新产品,采用制表编号(1号、2号等顺序编号)的方式对产品做汇总,并编制生产工艺流程图以规范工人的生产步骤。
在具体分工中,杨朝辉负责产品营销售卖接单、客户联络;张正波负责技术指导;冯静负责收取货款、下达生产指令、购买原料、包装发货及快递跟踪;鲍俊喜负责研发新产品、改进产品工艺及指导工人生产。生产中所需的易制毒化学品均系通过向私人非法购买等非正当渠道获取。为逃避海关监管,向境外发货均采取伪报品名及价格的方式蒙混过关。
公司设立初期,杨朝辉等人还会依照国家管制目录的变化,不再生产被列管的产品。然而,为获取非法利益,杨朝辉、张正波等人明知生产的4号、5号、13号、20号等产品所含物质被列入《品种目录(2013年版)》(2014年1月1日生效),即属于国家管制的一类,依然继续非法生产销售。从2014年1月起至2015年6月,杨朝辉、张正波等人向境外共计销售7个品种、220余人次,总量达110余千克,均为国家管制的一类。
此外,为逃避打击,2014年以来,杨朝辉、张正波等人通过比特币进行交易接收货款。
2016年10月8日,武汉市检察院以杨朝辉等四人涉嫌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提起公诉。2017年3月28日,武汉市中级法院作出一审判决,采纳检察机关的指控意见,认定杨朝辉、张正波、冯静、鲍俊喜构成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分别判处四人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十五年、有期徒刑十五年。
四名被告人对检察机关指控的案件事实没有异议,但杨朝辉、张正波、鲍俊喜认为,三人构成毒品犯罪的证据不足,仅构成非法经营罪,且系单位犯罪。冯静认为,自己系从犯,有自首、重大立功,当庭认罪悔罪,应从轻处罚。四名被告人提出上诉后,湖北省高级法院于2018年4月25日裁定撤销原判,发回重审。
2019年6月20日,武汉市中级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以犯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判处杨朝辉无期徒刑、张正波有期徒刑十五年、鲍俊喜有期徒刑十三年、冯静有期徒刑十年。四名被告人不服,再次提出上诉。
2023年5月10日,湖北省高级法院作出二审判决,撤销一审判决对杨朝辉、张正波、鲍俊喜、冯静等四人的定罪量刑部分,改判非法经营罪,分别判处四人有期徒刑十三年、十一年、八年、八年。
二审判决认为,具有双重属性,无论通过合法销售经营渠道还是非法销售经营渠道流通,只要被患者正常使用发挥疗效作用,就属于药品;只有脱离管制被吸毒人员滥用的,才属于毒品。侦查机关虽然调取了杨朝辉与部分境外买家联络的邮件,但相关邮件内容并不能证明境外买家的身份,亦不能证明境外买家购买是出于医疗目的还是流入毒品市场。故在案证据不足以证明武汉凯门公司和杨朝辉等人有将国家管制的当作毒品替代物销售的主观故意,也不能证明该公司销售的流入了毒品市场。
湖北省检察院认为,二审判决属于适用法律错误,导致量刑畸轻,于2023年9月6日提请最高检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抗诉。
最高检重大犯罪检察厅全面审查后认为,该案原二审判决认定罪名错误且明显影响量刑,拟提交最高检检委会审议。
“刑法、禁毒法对毒品有明确的定义,即国家规定管制的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品和。四名被告人非法制售的国家管制的一类,都是法律规定的毒品。”最高检重大犯罪检察厅二级高级检察官胡耀先和记者说,二审判决根据用途将划分为药品、毒品的“双重属性”是错误的。对于没有经过专业医师处方开具的列管,即便是患者为治疗疾病而吸食、注射,也不能有很大成效避免其成瘾性的毒品危害。此外,该案也不具有药品管理法规定的药品特征,且在国内外均无合法的医疗用途,只是在法律上统称为“”。
胡耀先进一步解释,根据刑法规定,认定该案构成毒品犯罪,需要证明行为人明知是国家列管的而实施了走私、贩卖、运输、制造的非法行为,不需要证明行为人是否将其作为毒品替代物销售、是否流入毒品市场,这两个证明事项是可能会影响量刑的情节而不是定性情节。无论是检察机关的指控意见,还是法院的判决中,均认定了四名被告人对列管的主观明知。
张正波是高校化学专业副教授,有义务和能力了解产品被管制情况,且学校对化学专业老师定期开会进行风险提示。张正波在4号产品已被国家列为管制后,提供合成工艺安排鲍俊喜在湖南岳阳生产的4号替代品,经鉴定也是国家管制的一类。
杨朝辉是公司法定代表人,具有较高的化学专业相关知识,不仅负有了解法律、行政法规禁止性规定的义务,且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均掌握全部的产品的真实名称,在明知国家对其生产的产品规定管制后,仍安排冯静等人继续生产销售。从杨朝辉与张正波往来邮件中,也能够明显看出,二人均知道生产的产品是被国家管制的。
鲍俊喜是某高校有机化学硕士研究生,明知国家对其研发并生产的产品规定管制后,仍根据张正波等人的安排生产被列管的产品。鲍俊喜供述“我公司生产的4号产品是精神麻醉类药品,属于国家管制。我触犯了法律,现在很后悔”。
冯静虽没化学专业相关知识,但在该公司上班时间长,明知国家对4号、5号等产品规定管制后,仍根据杨朝辉的安排对境外海关查扣的产品做补货。其供述“4号产品被海关扣押后,张正波让我发货一直没出问题,我就抱着侥幸的心理继续发货”。
此外,禁毒法明文禁止非法生产和走私列管品和。2014年11月,在获知生产的产品被海关查扣后,为逃避打击,杨朝辉、张正波、冯静商议,如遇海关询问,便谎称4号产品系从网上购买。等了一段时间,未见海关查询后,杨朝辉、张正波安排冯静购买非实名手机号,由杨朝辉持有,填写虚假发货地址,继续安排冯静向境外发货。在发现所寄物品被境内外海关查扣后,杨朝辉等人又通过货物代理公司从上海、深圳海关出关进行补货。
在最高检审查期间,湖北省高级法院发现原二审判决确有错误,依法决定启动再审程序予以纠正,并于2024年10月24日进行公开开庭审理。
2024年12月18日,湖北省高级法院依法作出再审判决,采纳检察机关的出庭意见,对全案以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定罪,判处杨朝辉无期徒刑,张正波有期徒刑十五年,冯静、鲍俊喜有期徒刑八年。
“该案能够依法改判,既可以教育改造被告人正确认识其毒品犯罪的性质及社会危害,实现特殊预防目的;也可以警示社会:只要是国家规定管制的品、,任何人都不能非法触碰,以实现一般预防目的,依法推进全民守法。”胡耀先表示,该案的及时纠错,既体现了罪责刑相适应的根本原则,也维护了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既坚守了严打毒品犯罪的司法政策,也彰显了我国厉行禁毒的一贯立场。(崔晓丽)
目前,中国电信积极探索中央企业和国家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范式,打通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通道,推动量子技术产业化发展。
至此,中国空间站舱外航天服已经圆满保障空间站任务以来的19次出舱活动,使用年数的限制次数超出“3年15次”的寿命设计指标。
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加速“出海”“出圈”,让更多澳大利亚华商和杨东东一样,开始将目光瞄准中国AI领域,积极寻找投资机会。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文旅需求正从“看山看水看风景”向“品文品魂品生活”转变。比如,逛博物馆,青铜器的精美纹饰固然能够吸引人的兴趣,但观众更希望了解青铜器纹饰背后的礼制密码;去故宫旅游,飞檐斗拱彰显的传统建筑之美固然让人欣喜,但榫卯结构背后的“天人合一”哲学更引人深思。山水器物背后的文化密码,具有一定的隐匿性,不易被直接观察和理解,而数智技术为游客了解这些文化密码提供了一把钥匙。
记者从25日召开的中央企业“人工智能+”媒体通气会上获悉,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持续深化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专项行动,着力提升中央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力。截至目前,中央企业在工业制造、能源电力、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行业布局应用人工智能,科研、生产、客服等方面降本增效明显。
25日,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以下简称“细胞谱系设施”)在广东广州国际生物岛真正开始启动建设。这一设施是国家“十四五”重大科学技术基础设施,
1956年,27岁的林皋带领年轻教师和同学们从零开始,通过自行设计制作的激振和测振仪器设施,在我国率先开展大坝抗震试验。
2024年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比上年增长1.3%。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方面,《报告》指出,推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在应用数学中心,来自东南大学通信、网络安全、电子、医学、制药等约10个学科的科研团队经常汇聚一堂,寻找交叉融合的合作点。
日前,在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以下简称“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医学部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张敏的诊室里,4岁小患者洋洋(化名)的父母激动地向医生连声致谢,
在蛋白质设计领域,传统方法面临着诸多难题,如需要丰富的专家经验,且要经过数以万计的实验试错,时间长、成本高,这样一些问题长期制约着行业发展。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联合海洋出版社有限公司和三六零数字安全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开发了海洋垂直领域大语言模型——“瀚海智语”。该大模型已顺利通过专家评审,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人类探索地球的征程离不开载人潜水器的技术创新。海底两万里,书写新传奇。
3月20日至23日在海南三亚举办的2025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上,智慧育种成为焦点议题,业内人士期待智慧育种破译“基因密码”,开启种业创新的新赛道。
中关村论坛重大成果、《国家创新指数报告》和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等一批科技成果、创新政策和权威报告也将在论坛年会期间发布。
今年3月23日是第65个世界气象日,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当日在京启动2025年世界气象日活动,发布2024年度“中国十大气象科技进展”。
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日前在北京怀柔科学城通过国家验收。该设施是“十三五”国家重大科学技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为生命科学研究和重大疾病诊治提供全尺度、
青藏高原湖泊既对全球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非常敏感,也对其有重要影响。我国科学家研究评估了近36年间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给青藏高原湖泊带来的影响,结果发现,青藏高原湖泊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响应显著,
记者22日从中国石化胜利油田获悉,我国油气勘探领域迎来重大突破——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济阳页岩油新兴油田亿吨级探明储量正式通过自然资源部储量评审备案。位于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内的新兴油田樊页平1区块,页岩层系石油探明地质储量达1.4亿多吨,技术可采储量达1135.99万吨。这是首个通过自然资源部评审备案的探明地质储量达亿吨级的页岩油田。
国家能源局20日发布的全国电力工业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4.0亿千瓦,同比增长14.5%。